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于久靡不振的鋼市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期盼的消息。
其實,在不同時期針對我國經濟運行特點,中共中央及國務院都會及時作出戰略部署,但背景不同,意義也不同。本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當前鋼市的政策效應將快于以往。
基本判斷邏輯如下——
“政令暢通”和“高效政府”近期被突出強調
在2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說,兩年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已經召開了8次會議,確定了不少要辦的大事,有必要檢查一下這些事是不是落地見效了。要重視抓實際成效,善于與時俱進開展工作,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落地生根。
在2月9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目標、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重大投資項目和民生工程,要逐級簽訂目標任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對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干部,要堅決采取組織措施,為官不為的典型要公開曝光!失職瀆職發生重大問題、造成惡劣影響的,該處分的要處分,該撤職的要撤職!
在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我們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門、地方的文件卻經常在那里原地“轉圈”。這種現象必須堅決改變!并當場明確要求,國務院常務會通過的文件,如無特別重大修改意見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內必須下發!
“協同發展”和“新增長極”上升為國家戰略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了重要新信號,會議強調“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 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凸顯了京津冀的意義,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要抓緊開展試點示范,打造若干先行先試平臺。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的國家經濟發展及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今年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主題;從政策面來看,國家將會重點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一系列戰略發展舉措,這是大勢所需,也是發展必然。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是在規格最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而非在以往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表明中央對此高度重視。
“中央貨幣寬松”和“地方基建托底”新思路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表明了宏觀調控取向,中央的宏觀管理思路或已出現重大轉折,摒棄過去兩年的“總供給收縮”,轉向“總需求擴張”。
會議指出,要注重擴大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挖掘消費潛力,努力提高消費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另據消息,在4月24日舉行的“清華中國經濟高層講壇”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應對經濟減速的工具箱還有很多;在4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期可能會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
……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千呼萬喚始出來,既為地方基建注入一副新的催化劑,也為中國鋼鐵市場需求增添了一波新的機遇。
盡管《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還需要深化系統配套細則來保證實施,更不會因此在短期內改變現有鋼鐵產能過剩的基本供需格局,但基于上述三方面基本國情邏輯判斷,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勢必為中國鋼市注入久違的市場信心、發展渴望、調整空間、長期利好。
據觀察,以往我國財政政策的效果一般需要3至6個月時間才能顯現,貨幣政策的效果大約需要6至9個月的時間才能顯現,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至鋼材實際訂單的效果時間或更長一些。
但現今,中國國情表明,政治周期、執政理念、改革路徑、反腐倡廉、輿情氛圍……對經濟的實質影響正在不斷加深。
由此,《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政策效應,將快于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