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似乎正在迎來一個心理轉折點。
在過去五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歐洲人都被債務危機、高失業率、通縮陰影等壞消息包圍著,這些壞消息甚至一度讓他們對辛苦維系了20多年的歐共體夢想都產生了質疑。最終,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惜一切力量挽救歐元區”的承諾下,在“火力”高達1萬多億歐元的“歐版QE”威力推動下,2015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似乎讓歐洲人再一次找到了重拾信心的動力。
5月13日,歐盟統計局公布了歐元區第一季度經濟數據,2015年前三個月歐元區經濟增長為0.4%,創下過去四年最快季度增長。比快速增長更讓歐洲人興奮的是,歐元區的這一成績不僅趕上了英國同期經濟增幅,還超過了美國的同期水平。“歐元區第一季度GDP擊敗美國,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第一次。”德國貝倫貝格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斯蒂安·舒爾茨表示,“這表明歐洲變得正常了。”
最明媚的“春天”
歐元區GDP第一季度0.4%的增幅,讓此前一度沉浸在美國第一季度GDP增幅僅為0.2%的失望情緒中的投資者再次看到了希望。
在歐債危機爆發后,歐洲經濟的頹廢表現一直是壓在全球經濟身上的一塊巨石。歐元區第一季度的亮眼成績,不僅讓數年來飽受危機之苦的歐洲民眾感到欣喜,也讓受困于中美等大型經濟體增長減緩痛苦中的全球投資者稍感安慰。
與此同時,歐元區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與歐盟成員國中一向表現良好的英國看齊,更是讓正處于糾結狀態中的二者關系變得更加微妙。
此前,憑借著優于歐盟其它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率,英國國內在是否應該退出歐盟問題上,“分裂”勢力一度占據著上風。就在最新經濟數據公布當天,據英國《衛報》透露,剛剛成功連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正在計劃將此前確定的脫歐公投日期提前一年至2016年。而適時公布的靚麗數據卻有可能讓那些支持留在歐盟的民眾有的放矢。
除了歐元區整體GDP增長令人眼前一亮外,歐元區雙引擎的再次啟動,以及受歐債危機影響嚴重的“歐豬五國”成員重返增長區間都在不斷地強化著市場對于歐元區經濟復蘇的信心。
作為歐元區經濟的雙引擎,雖然德國一季度GDP增幅環比下降了0.4%,為0.3%,但是一度徘徊于衰退邊緣的法國卻取得了0.6%的增長,較前一季度上漲了0.5%。因連續兩個季度GDP出現負增長而宣告進入衰退的意大利也終于“轉正”,出現了0.3%的經濟增長。而西班牙和愛爾蘭更是憑借著逾2%的經濟增長率,一掃歐債帶給其的成長陰霾,有望實現華麗轉身,成為2015年歐元區的“增長明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季度數據的向好也讓外界對于2015年歐洲經濟的轉好充滿期待。
根據歐盟委員會在5月初公布的2015年春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將是歐洲經濟迎來轉機的一年。報告將2015年歐盟28國以及歐元區19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1.8%和1.5%,2016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將分別增長至2.1%和1.9%。“歐洲經濟正在面臨著這些年來最明媚的‘春天’。”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表示。
“寒流”突襲
然而,盡管春光明媚,但仍不時會有一些“寒流”對歐盟經濟的升溫形成干擾。其中引爆歐洲此輪債務危機的希臘很有可能會制造出最強的一股“冷空氣”。
5月11日,在貸款期限到期前一天,希臘政府終于如期償還了其所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5億歐元的短期貸款。但是伴隨著這筆欠款的支付,希臘政府的流動性也在瀕臨枯竭。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表示,希臘財政狀況非常緊迫,可能無法支撐到月底。
然而,希臘政府的“威脅”抑或是窘境并沒有打動其債權人,在當天舉行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對于希臘以改革換取債務減記的談判依然沒有取得實質進展。德國財長朔伊布勒甚至表示,將同意希臘政府就是否準備接受必要改革進行全民公投。“誰都知道一旦舉行公投,希臘民眾所需要決定的并不是要不要繼續改革,而是要不要繼續留在歐元區。”倫敦智庫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西蒙·蒂爾福德說。“公投引發的將有可能是更大的混亂。”
在蒂爾福德看來,公投將有可能誘發一個“三倒”危機:希臘一旦無力償還外債,其國家信用將破產,其高筑的2400億歐元債臺將有可能傾倒;而如果一旦希臘政府接受經濟改革方案,重歸財政緊縮道路,那么這屆以反緊縮上臺的希臘內閣將有可能倒臺,最糟糕的是,如果希臘不得已退出歐元區,那么債務危機將有可能借助于歐元區各成員國銀行間的金融網絡迅速蔓延,最終導致銀行倒閉。“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出現,都會嚴重損傷外界對于歐洲經濟復蘇的信心,并傷及歐元這一單一貨幣的信譽。” 蒂爾福德說。
相較于希臘問題有可能會給歐洲的明媚春天帶來“倒春寒”而言,另外的幾股“冷空氣”——失業率高企、通脹率低迷、債務負擔沉重等問題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減慢歐洲經濟升溫的速度。
據歐盟委員會預計,歐元區2015年失業率仍將保持雙位數為11%,受高失業率影響,歐元區2015年通脹率雖然有可能會由負轉正,但也僅為0.1%。而2015年歐元區債務占GDP之比也將仍高于歐盟規定的90%的“紅線”,為94%。
正當影響歐洲經濟環境的“冷暖空氣”激烈博弈之際,作為歐洲經濟復蘇的最大動力——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也遭到了質疑。在一向反對實施QE的德國央行看來,一季度歐元區良好的經濟表現恰恰證明了3月才開始實施的每月600億歐元的購債計劃或許根本沒有必要。但是,更多歐元區成員國卻認為,正是因為歐洲央行在2月份的貨幣會議上宣布了QE計劃,從而激發了金融行業借貸的積極性才促發了歐元區一季度數據的向好。高盛銀行也將金融環境寬松歸結為了支撐歐元區經濟復蘇的五大因素之一。此外,外部需求增強、財政緊縮結束、歐元疲軟以及油價下跌等因素也對于歐洲經濟的復蘇起到了正面作用。
“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將由疲弱的復蘇轉為更強勁的增長。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歐洲將繼續推進QE。”5月初,在被問及是否會因經濟復蘇提前退出QE時,德拉吉給出了這樣的回答。